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若贪心,陷阱自来!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若贪心,陷阱自来!
西方人在同别人打交道时,不论干什么,都会通过法律途径约束他人,来防止自己上当,而且对于欺骗别人的人是相当鄙视的。
中国人不会要求别人怎样,只会提醒自己“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很少去笑那些骗子,反而多少有些羡慕:“他真高明,居然骗了这么多人!”
而对被骗的人,在同情之外,还有几分不屑:“你怎么这么笨,这种当也会上?”好像责任不在骗子,而在被骗的人。
当然,嘲笑被骗的人与鄙视骗子的目的完全相同,都是遏止骗人事件的发生。
西方人鄙视骗子,使其备受压力,抬不起头来。而中国人认为人人应各自小心,不要上当,使那些骗子无从下手。
我们用“嘲笑被骗的人”的形式,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骗,否则不但损失惨重,还要惹人嘲笑。所以在中国社会,那些被骗的人,反而不敢以正面示人。
西方人的想法很对,只要大家齐心,共同指责骗子,便可以减少骗人的行为。而中国人更实际一些,要求自己岂不比要求别人更容易一些?
“求人不如求己”,要求别人不要欺骗,远不如自己提高警觉更可靠。
防人之心,其实就是让人小心不要上当,因此“反求诸己”更胜一筹。
试想,
如果你和别人初次见面,就老实地对别人说:“我是个老实人,人家说什么我都信,所以请不要骗我。”
那对方会怎么想?当然是:“他最容易上当,不骗他骗谁?”
如果蛮横地要求对方:“你不要骗我,否则我要你好看!”
对方就想:“骗你又怎样?你既然被我骗了,说明你不如我,你又有什么能力要我好看?”
结果照骗不误。
一般中国人是不会这么做的,如果有人真的这么做,他往往会有拆穿骗局的能力。
比如,
老板对干部说:“我不会亏待你,但你千万不要骗我。你若是骗我的话,我绝不轻饶。”
笨的干部就以为老板是个好骗的人,一开始虽然没想欺骗他,久而久之,就忍不住做些欺上瞒下的事。
结果很快就被老板发现了:“我警告过你,千万不要骗我,可是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只好开除你。”
如果认为中国人专门欺负弱者,谁吃亏就笑谁,谁倒霉就笑谁,没有同情心,那就错了。
中国人只有对自己人,对熟悉的人,或者有利害关系的人,才会痛心地嘲笑他,目的在于加深他的印象,使他深切体会“人家在你面前同情你,实际上背后都在笑你”,因而决心“自己小心不要上当”。
对于陌生人,我们根本无从笑起,因为彼此没有关系,产生不出任何联想。对于认识而交情不够深厚的人,我们只会背后嘲笑他,但当面尽量不提,万一对方自己说出来,我们会表示支持,痛骂欺骗他的人。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不要上当,并不是不要相信别人,而是不给坏人可乘之机。
正因为小心,才会时时用心。
可以相信的时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可以相信的时候,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善变,不可不防。这些话都我们常说的,看起来互相矛盾,却是因时而制宜。
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相信别人,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别人。
如果你相信别人,万一被骗,大家就会嘲笑你,“三两句话,把他骗得团团转”,结论是你缺乏判断力。但是如果你不相信别人,又怎能与其相处?
在信与不信之间,就需要你自己去拿捏了。
在正常的情况下,当然应该相信别人,但是只能相信到合理的地步;遇到不合理的地方,就不应该相信他。
**
**
站在不相信的立场来相信,才不至于一相信就上当。 对任何人都相信,受骗的几率就会大幅度增加。
你无法要求别人绝对诚实,因为没人能做得到,所以只能自己小心。
**
**
社会上骗子并不多,但是喜欢被骗的人太多了,才会发生那么多骗人的事件。
骗人的人当然不对,而被骗的人也未尝全对,谁叫他不小心?
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彼此互相合作才能生存。人应该相信别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过分相信别人,同样引起别人欺骗的兴趣,以致上当,也是不争的事实。
吃亏上当,人人不喜欢,却又经常发生这种不愉快的事情,归根到底,主要是因为我们喜欢占小便宜,才造成因小失大。
因此, 提防上当被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切记,不要贪小便宜。
一般人上当受骗,都是因为贪图小便宜,刚开始以为占便宜,不用多久就知道是陷阱,而吃了大亏。
记住: 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不贪心,别人就没有骗你的机会。
**
**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