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个活法?先想象三年后你要成为怎样的人

未来始于想象。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何谓“目标”?每每提到“目标”一词,我们脑海中想到的往往是取得怎样的成就、实现怎样的成功。但其实我们所说的目标并不是你想要达成的结果,而是你想要让自己成为的那个2.0版本。这才是目标的重要之处:一个全新的你。如何完成这一转变?如何呈现出全新的未来版本的自己?本文一反常规,提出了五大策略,帮助你想象并且实现你想要的未来。本文选自Medium,作者Benjamin Hardy,原文标题“How to Become Your “Future Self””。

如果你认为现在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会像是两个不同的人一样,那你当下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做出更好的决策。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根据哈佛大学Daniel Gilbert博士所做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人们真的不擅长预测自己的未来。原因很简单:记住过去远比想象未来要容易的多。

许多人根本就不会花时间去想象未来,他们认为这完全就是浪费时间,或者在他们看来,好像十年之后的情况和现在基本上是一样。我们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十年后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一样,还是“同一个人”。Gilbert及其他研究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历史终结的幻象”(The End of History Illusion),具体是指:

  • 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过去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 我们将当前的自己看作是一种进化和终结版本

  • 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在未来,我们几乎会保持当下的状态不变

如果你现在回头去看十年前的自己,你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同之处。十年前的你可能身处不同的境地,你当时怀揣的目标和梦想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你当时可能有不同的朋友、不同的爱好。当然,也有一些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可能仍与十年前完全一样,这一点不可否认。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每个十年内他们所看到的这种变化也会逐渐减少。从15岁到25岁这十年,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巨大的变化。从25岁到35岁这十年,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重大的变化存在。但从35到45以及再往后的十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变化的速度都在逐渐放缓。

为什么会这样?据人格五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人们年龄不断增长,他们对新体验的接受程度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他们会不再去追求新鲜感和变化,他们不再去想象一个更宽广的未来,他们会更多的根据过去决定现在的自己以及未来的自己,他们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常规化、固定化。

虽然遵循常规和固定模式有助于长久的协调一致,但久而久之会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新鲜感和挑战性的存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实现快速成长和进步,那我们必须权衡这两个“矛盾”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例行常规来保持前进,但是这些常规例程需要不断地更新换代,需要在挑战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以往的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追求前所未来的成就,这也是建立自信心的唯一方法。正如Strategic Coach创始人Dan Sullivan所说的那样:“朝着远远超过你当下能力的目标前进,这正是你的个人信心来源所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去为自己设想一个更宽广、更美好的未来,不要再将当下的自己看作是“终结”版本的自己,是时候改变未来与当下相同的观念了。因为事实绝非如此。无论你是否努力,意图如何,未来的你都与现在不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你无法决定,但是否实现个人成长却是你可以决定的事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愿意在生活中让自己创造多少想象力呢?本文接下来将探讨五大策略,帮助你想象并且创造一个你想要的未来:

1、想象一下在三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

“你想要成为谁,或者是你想要达到怎样的成就,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美好愿望是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资产。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很难得分。”—保罗·阿登(Paul Arden)

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课题开始将当前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

  • 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确实是两个不同的人

  • 将未来的自己看作是与当下的自己根本性不同的人会让你考虑怎样才能去实现这种不同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需要这种愿望和憧憬。你对于未来有什么幻想和憧憬?这种憧憬有多具体?没有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你的生活会变得毫无意义。已故精神科医师Gordon Livingston博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需要三样东西才能感觉幸福: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如果你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东西,那你就不会为此而努力、去主动靠近那些期待,那么你也就无法拥有幸福。如果你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创建新的愿景、建立新的憧憬,那你会根据这些新的憧憬去审视当下的生活,这种憧憬和期待会成为你生活的一个背景,而背景发生了改变,生活的意义和可能性也就因此发生了改变。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倍数奇迹》(Double Double)的作者Cameron Herold曾说过,你应该有两个清晰的愿景,一个是关于个人,一个是关于专业。而在愿景设立的过程中,你不必去关注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你只需要具体想象出你想要自己在三年后达成的目标。

拿出日历,在三年后的今天标上一个大大的X号。

  • 届时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 你看上去是什么样?

  • 你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

  • 你生活中以及工作团队中主要是些什么人?

  • 你是与哪种类型的客户一起合作?

  • 你的整体生活体验怎样?

  • 你平时一天的生活是怎样?

  • 你赚多少钱?

  • 对你来说什么才是重要的?

  • 你关注的重点在哪里?

要记住的是,你现在的任务并不是去确定怎样才能去实现它们,你现在的第一任务是清楚洞悉自己的愿景。你的愿景越清晰,你去执行的可能性就更大,执行起来也更容易。

据Herold表示,理想情况下,你应该写下长达五页纸篇幅的具体愿景信息,然后与所有人分享。为什么要与别人分享?原因如下:

  • 当你与别人分享之后,他们会“监督”你对这些愿景负责

  • 听到你自己说出这些话,这会让你更相信自己真的能够去做到—你的想法变成言语,然后言语变成行动,行动变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并最终决定你的命运。

与他人公开分享自己的目标这一行为的效果众说纷纭,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如果你能100%投入自己去追逐的目标,那为什么不能去与他人分享呢?有些人认为公开谈论自己的目标会降低实现目标的动力,因为只是说出来就会给人产生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一样的错觉。这可以说是一个“稻草人悖论”,原因在于:如果你还纠结于与他人分享之后会降低你去实现目标的动力,那就说明你并没有100%投入这个目标。一旦你全身心致力于某件事:

  • 你就不会再去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 你会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来创造条件去实现目标

  •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不会再对失败耿耿于怀,换言之,你会接受这种不完美的存在

所以,不必有过多的负担,安心写下我前文所说的篇幅五页的愿景信息,设想一下,三年后的你会是怎样的状态?然后,开始与你能找到的任何人分享。你可以自己留意一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会开始吸引那些合适的人,排除那些错误的人。

关键的问题在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如果你是下定了决心,那这个答案肯定是“Yes”,如果不是,那这篇文章对你也就没有了意义。

2、真正去感受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是什么样的感觉

“据心理预演(mental rehearsal)相关研究表明,一旦我们沉浸在预演场景之中,我们的大脑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每次在执行预演这一操作时,我们都会绘制新的神经系统轨迹,这会切实改变我们的大脑,使其看上去更像未来的我们的那个大脑。换言之,在我们的大脑看来,那个我们想要创造的未来已经开始一点一滴地发生了。” — 脑神经科学博士Joe Dispenza

在你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情之后,你的任务就是改变你的大脑、思维定势和身份来让自己匹配未来的自己。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将其付诸实践:

  • 可视化/日志

  • 环境设计

  • 果敢的行动

在每天早上的冥想/可视化过程之中,你要尝试去洞观自己的未来目标,你要尝试去看到自己理想成为的那种状态。这点很重要,我们所说的目标并不是你想要达成的结果,而是你想要让自己成为的那个版本。这才是目标的重要之处:一个全新的你。

你的身体就是一台化学机器,会沉迷、习惯于各种情绪状态。然后,你的身体会下意识地采取相应的行动去重现它已经习惯的情绪状态。也正是因为这样,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拿起手机浏览各种新闻。很多时候,你并不是有意识地选择去这样做,你的身体会不自觉得冲动性的去这样做,因为只有当你这样做,你的身体才会吸收到它已经处于沉迷或者上瘾状态的“化学物质”。

如果你想要一个全新的未来,想让自己呈现出一个全新的自己,那么你就需要新的“化学物质”。这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发生:

  • 基于情绪的可视化

  • 新鲜的环境/体验

  • 大胆的新行为

这些都会产生情绪,新的情绪可以重置你的潜意识常规状态。你想要并且也需要一个新的常态,因为对于常态的感觉就是你的身份,也是你现实的状态。每一天,你都需要产出这种成就未来的自我所需要的情绪。这也是可视化的全部内容所在。

那多久进行一次可视化合适?事实证明,只有3%的美国人会将他们的目标以书面形式写下来,在这其中,只有1%的人能够做到每天都写下自己的目标。这样一看,有着清晰的愿景并且能够与其他人分享的人肯定就更少了,也就是说会触发未来自我情绪状态的人远远低于1%,会勇敢追求自己未来梦想的人也远远不到1%。那你呢?你会成为那极少数人中的一员吗?

3、在当下的生活中做出尽量大的转变来靠近未来的自己

“设计胜过意志力。”—Bj Fogg博士

可视化还不够,你还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证据,证明你对这些目标真的很认真。而提供你能够实现未来梦想的证据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开始为那些梦想投资(投入金钱)。

最近,我和我的朋友Draye投入了800美元,报名参加了2020年7月的一次铁人三项赛。说实话,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处于模糊地感觉自己想要参加这样的活动状态之中。也可以说,这并不是我下定决心去做、100%想要投入的事情。但是后来,我们的工作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Draye和我也因此备受启发,于是我们决定一起报名参加铁人三项比赛。

从我们自发决定投入800美元的金额报名之后,在过去两周的时间内我的心理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开始“看到”自己完成铁人三项赛的样子,换句话说,这项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新的想象力。我开始考虑这个比赛,并且开始更多地想象自己去挑战铁人三项比赛的样子。我开始听与耐力运动相关的有声读物,我开始做更多的有氧运动,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它彻底改变了与我的身体状况有关的一切。这种效果也逐渐影响到了我的其他目标。我的生活状态变得越来越活跃、兴奋。我的身体在变化,我的行为和习惯也在变化,这对我与爱人、孩子的关系以及我作为作家和企业家的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你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有力的决定之后,你就能够确定生活中不同事项的优先次序,你就能够确定让谁进入你的生活,又让谁淡出你的生活。你可以决定成功的样子,你可以不再按照他人的意愿而活,重置大脑,去期待一个截然不同、之前不曾设想过的结果。

所以,扪心自问,目前你的生活状态、环境和行为在多大程度上与你未来的期望契合?

4、满怀期待,也要习惯失败和痛苦

“满怀期待,但不执念。”—Carrie Campbell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就是降低期望值,以免受到伤害。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害怕受伤?根据激励期望理论的说法,期望无论是对动力还是对你的生活成就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据该理论表示,要想激发动力,有三个先决条件:

  • 你必须是真的想要达成你所提到的结果

  • 你必须对于如何达成这一结果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是具备一定的能力

  • 你必须相信自己可以去做要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任何事情

人们往往会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无法取得进展,转而陷入拖延的境地。他们有目标,但与目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却很少,在这种状态下,目标就会成为实现不了的梦想。但是,当你开始采取行动,朝着梦想前进,投资于这个梦想,并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团队”,你就会开始取得进步。而这种进步会让你增强对成功的期待。

成功,或是失败,其实都是你自己的选择,取决于你的勇气和决心,取决于你的积极性。当然,你也会经历痛苦的时刻,如果你所追求的未来与现在不同,那这一路上你也会经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会有痛苦,但你要习惯这一切。可能你会对这其中的复杂性感到困惑,但你只能去习惯,你只需要不断地去面对,去经历,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投入力度。

现在,有许多所谓的作家在说你不应该设立目标,因为目标的存在会让你感到恐惧。如果失败,你会感到难过,即便成功,之后你也会感到失落。这完全就是一派胡言,没有目标的我们,就像是行尸走肉。其实,问题并不在于什么目标或是期望,问题在于你在人生旅途上需要有情感寄托和依赖。习惯失败和痛苦,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进的步伐。

5、衡量自己已经进步多少,而不是差距还有多少

“衡量自己进步多少的方法是与起点比较,而不是与你理想的目标比较。”—《THE GAIN AND THE GAP》作者Dan Sullivan

畅销书作者Dan Sullivan在“Strategic Coach”项目中教给企业家一种可靠的方式去衡量自己的进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每隔30天或90天,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并找出答案:

  • 你在过去这段时间里取得的五个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 你目前所经历的哪种状况能够带给你最大的自信和动力?

  • 在接下来的30天到90天内,对你实现目标具有深刻影响的五个里程碑或者说成就是什么?

在这其中,第一个问题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它可以帮助你以积极地方式去看待过往,可以帮助你选择性的关注当下所取得的进步。大多数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都只是一心关注差距。他们只看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只看到自己做的不好的方面。

不可否认,高期待有时可能会催生更好的表现。但是一味地只看到差距,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不利于营造积极的个人情绪,对于信心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实现目标的过程并不意味着痛苦和挣扎,你也可以享受这个过程。事实上,研究表明,幸福感能够增强动力,提升成功的几率。另有关于耐力运动员的研究也表明,他们在运动时的感觉决定了他们可以坚持多长的时间。如果他们的下巴紧绷,感觉自己在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做,那相比那些放松的人来说他们就会更快地感觉到疲惫。

想换个活法?先想象三年后你要成为怎样的人

这是我个人日记分节首页的图片。每过30天,我都会完成一本日记,然后开始一本新日记。每次打开日记本开始新内容的记录时,我会先查看日记首页的内容。在我的日记首页上,你可以看到如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 我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水平)?

  • 在过去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取得了哪些胜利?

  •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想要取得哪些成就?

  • 三年后我想达到什么样的位置(水平)?

  • 一年后我想达到什么样的位置(水平)?

这些问题会触发我进行思考,并潜移默化构筑了我的日记写作框架。这可以让我记住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让我一直享受收获和成功的乐趣。生活变得有趣,成功变得容易得多,我也变得更加快乐。

你是会关注所取得进步还是会更多的关注所存在差距?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是否会过度地期待、依赖结果?

尽管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你总是对自己处于否定态度?

幸福永远都是存在于未来的某个地方,而不是当下和此刻?

写在最后

追求成功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改变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没有目标,我们人类就如同行尸走肉。本文所列举的五个步骤和策略可以帮助你实现梦想,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找到快乐。

译者:a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