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联合报/文/杨定一(长庚生技公司董事长、长庚大学、长庚技术学院、明志科技大学三校董事长)】

过去许多人认为人的大脑发育成长会受到时间与遗传限制,但现今医学已经证实不论任何年龄,人脑可以透过新经历的事件而重组神经路径,并建立新的知识与行为。即使是受创的大脑组织,只要给予正确的照顾,仍然可以使其功能恢复,我们称之为「大脑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My Stroke of Insight》(中译本《奇迹》),作者吉儿‧泰勒博士(Dr. Jill Bolte Taylor)她将自己37岁遭遇左脑中风并且成功康复的经历分享出来。透过不断的学习,不仅让受到严重伤害的左脑功能得以恢复,更让她有机会体验右脑里平静、快乐的自己。她认为这次中风最大受惠之处,是重新建立一个更宽广的大脑世界。

人的左右脑先天就存在不对称的功能,不论是对于资讯接受或处理过程完全不同。左脑倾向以细节、条理、时间顺序来分析各种讯息,因此造就出分别、判断、喜恶等价值观;而右脑则是以直觉方式撷取各种资讯,并以图像方式建构彼此关联性,右脑所关联的并不是理性的逻辑思考能力,而是与「当下」、「超越」或「喜乐」等感性的心灵层面相关;然而左右脑并非独立运作,必须完美合作,才能造就完整有弹性的大脑功能。对于多数人而言,受到左脑支配机会多过于右脑,即便是惯用左手的人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习惯以严谨、自我为中心的分析方式来处理日常事务,并不断对于周围人事物进行分析比较;相对之下,右脑所带动出来的热情、冒险、满足、慈悲等等念头反而经常处于被压抑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如文化、教育或是重要人士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导致我们习惯不断强化通往左脑的神经回路,习惯以左脑来主导一切。

人是由情绪主导意识的动物,大脑里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主导人体各种情绪反应,可称「情绪脑」。大脑在接受外在讯息时,会先经过这个情绪脑过滤,再将资讯转移到左脑或者是右脑。特别是一个叫做「杏仁核」(amygdala)部位,掌管一切关于焦虑、急躁、惊吓及恐惧等负面情绪,当我们接触讯息是陌生、具威胁性时,这些讯息会很轻易触动到杏仁核,立即产生恐惧的情绪,此时我们的大脑自然会偏向以左脑的思考方式来应变眼前的事件。大多数人在当下并无法认清这个过程,只能任由此情绪继续反应下去,不断设想自己要战胜此危机,但其实这只会促使此负向情绪回路更加壮大甚至成为一种习气。长久以后,我们习惯被左脑思维控制而不自知,慢慢的右脑里的快乐、慈悲的特质也就被压抑下来。

如果我们可以理解各种习气只不过是受到神经回路的控制而已,所以只要能够改变旧的神经回路,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旧习气,选择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个性、价值观或是处事态度等都可以重新塑造。要如何不为负向情绪所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当下利用一个感恩的念头,而且以实际行动表达出来——说出「谢谢」,就可将前往负向情绪神经回路改变成前往正向的情绪神经回路,并重新感受内在平静、快乐。当身心状态处于和谐平稳状态时,自然也就能以更正向角度来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了。

【2012/02/19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