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一:感恩孩子,把期望放下

2012/04/01 · 作者/黄惠如 · 出处/康健杂志第161期

如果你的阿公是王永庆,要怎么样过你的人生?不同于「靠爸族」、富二代,杨定一、王瑞华这家却更谦逊朴实,并懂得利他分享。杨定一怎么教小孩? 「刚刚才一个、一个跟(在美国的)孩子打电话,老三比较皮,比较难找,」刚回台湾开会的杨定一跟我们话家常,这时,他看起来是寻常父亲。

但其实杨定一肯定不是寻常父亲,他从小被视为神童,13岁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医学院,21岁就拿到纽约洛克斐勒大学生化博士及康乃尔医学院生化、医学双博士,现在是长庚生物科技、长庚大学的董事长。他的小孩也肯定受瞩目,因为他的妻子是王瑞华,他们的3个子女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的孙子女。

如果你的阿公是王永庆,要怎么过你的人生?杨定一教出的小孩非但不是「靠爸族」,还勤劳朴实。

杨定一的秘书陈静雯回忆,有一次大女儿杨元宁和大家一起到高铁车站要往南部出差,突然间元宁不见了,陈静雯很慌张,心想「完蛋了,我搞丢王永庆的孙女了,」没想到,不久就看到元宁从便利商店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买了水和三明治给大家吃,大家抢着帮忙提,杨元宁拒绝,她说,我年轻人要多锻炼。

杨元宁也不愿意躲进豪门的保护伞,愿意冒险吃苦。她在念哈佛大学时当平面模特儿打工,总是自己从纽泽西开车、提衣服,自己一次次去纽约试镜,一次次面对被挑选、被挑剔不够漂亮的残酷,自己签定经纪公司,也要在拍照前一天禁食,让小腹像被熨斗烫平,后来她当上《teen vogue》的模特儿、也为纽约时尚周走秀。

而且,他们知道拥有得比一般人多,要懂得感恩付出。

杨元宁大学未毕业,就帮忙父亲在瓜地马拉盖房子,进行「希望之村」与「光之城市」两个计划,以低利贷款卖给多数是单亲妈妈的低收入户。这个住屋计划的网站与说明书,都是元宁和弟弟杨元平制作,并当面向瓜地马拉总统贝杰尔报告。

老二杨元平17岁时出版过科学书《自然界的螺旋》,如何从有限的空间进入无限,也协助父亲研发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的水泥,来帮助穷人盖房子。

快乐:生命最重要的养分 听杨定一讲教养,像读一本佛法教养书。他说,每个孩子第一优先、最重要的养分,是快乐。

杨定一在杨元宁所著《哈佛心体验》的推荐序上说,无论是面对自己、面对人生、面对他人,面对服务的机会,都要感到快乐,「除非元宁感到快乐,否则再高的成就都没有意义」。他时常提醒元宁,能够接受生命中所有的喜悦与磨难,并感到满足,这就是快乐,才是生命最大的恩赐。

他在已经热卖三十万多本的《真原医》里也解释,我们习惯经由物质上的获得和舒适来追求快乐,因此,我们期许下一代必须卓越、胜过同侪,在比较中,我们带来神经质,以为这些能为自己带来优势,却也带来不安与压力。我们忘记了,出生以来拥有的最大资产,就是生命的喜悦。

要快乐,还是在那颗心,心念决定你快不快乐。因此,当我们问,哪个习惯最重要,最需要从小培养?杨定一毫不犹豫说,正向思考。正向的念头影响人最深,最需要从小培养。若有了正向思考的习惯,即使遇到挫折、负面的状况,都能看到正面,孩子未来的人生就有了指南针。

正向思考要靠父母一言一行的教导。

老三杨元培很喜欢踢足球,某次比赛踢输了,跑过来急着讲,「爸爸,你看到没?我被人拐到,才没踢进那一球,否则我们就赢了。」杨定一说,「什么都不必说,来hug(拥抱),你已经做到完美了,」如果父母看到过程中小孩的快乐,而不只在意结果,小孩心中就知道,成功与失败并没有那么对立,失败并不可怕,什么都可以去尝试,未来人生也愿意勇敢一点,多冒一点险。

放下我,利益他人 放下过度膨胀的「我」,也是快乐的法门,远离情绪与烦恼的框架。

杨定一和别的父母不同,不希望小孩把自我成就当做人生最重要的事,他希望孩子放下「我」。

每当孩子和他诉说理想时,他细细聆听之余,不忘提醒孩子,理想里,是否有利益他人。

利益他人,也在平时,而且具体不抽象。

例如老三杨元培踢足球回来晚了,他说是因为帮教练收足球,他就大大赞美,听到和别人争执,也问他们「有必要吗?」来提醒孩子。

孩子们小时候,杨定一夫妻俩在美国也让孩子到办公室来听他们谈生意,他说,当孩子担心他吃亏时,他最高兴。因为孩子从他们夫妻的言行知道,双赢才是生意之道,而且永远要让别人有路走。

让孩子心灵转变,可以从接触古圣贤的智慧做起。他的3个孩子从小要读经、静坐,杨定一、王瑞华夫妇与来自全球的34个专家共同成立「儿童联盟(Alliance for childhood)」,也推广经典朗读。

经典朗读和宗教无关,是透过典籍上古圣贤的话语,让孩子得以接触文化中最富含智慧的部份,提供孩子生命中的方向感。

杨元宁就是这样。她随身带着《法句经》的口袋书,每当烦恼来袭时,就拿出来读,安心神。

从科学上来看,经由朗读,可以将孩童的注意力和意识融合为一,孩童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脑波从快速清醒的的β波到身心放松的α波,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到达θ波,也就是一般的睡眠波,主要原因是,许多熟练朗读的孩子可以达到脑波同步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在深度静坐或是高度创意时才可能产生的。

有些父母会说,易经、老庄、孟子……,连我都不懂,还要小孩读?杨定一说,不需要懂,理解文义(contextual meaning)是大人的设限,不需强迫小孩理解或分析,只需要朗诵或唱儿歌的方式,轻松熟读,就会有效果。

杨元宁出版的中英文童书《业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里,就看到经典已经根植内心。

「好好活出生命中的每一刻,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尽力行善,尽力言善,让你的言行都出自你的内心。」

只是一切的转变,依旧来自心念,来自父母的改变,父母要从感恩做起。

父母感恩小孩,对累世以来的相遇欣赏与感谢,也就是无条件接受生命本来的面目。一感恩,所有事情都改变了,期望改变了,关系改变了。要放下期望,「因为期望是很苦的,孩子做不到你的期望也很苦,因为你失望,他也知道,」杨定一说。

放下期望,但珍惜亲缘一场的每一天。杨定一说,亲子互动要每天做,感情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小时候,人在美国的杨定一与王瑞华每晚轮流讲故事给小孩听,后来老大、老二长大了,听到爸爸在讲故事给老三听,也凑过来听,有时还编故事,把故事往不同方向走,杨定一想到孩子幼时点点滴滴,哈哈大笑。

杨元培两、三岁时,喜欢作家希尔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的童书《奉献的树》,12岁时,因为妈妈在台湾忙于事业,无法回美国,他就把思念化做文字,写成中英文童书《奉献的妈妈》。

这男孩在外面玩耍时受伤了,

妈妈第一个上前拥抱他

因为妈妈的心从来没有和孩子分开过

这男人、她的男孩搞丢了工作

没有钱没有朋友、一无所有

妈妈留他下来,因为妈妈的心从来没有跟他分开过……

再回到杨定一每天早晨和3个孩子的越洋电话,怎么让孩子觉得是关心,而不是监督?杨定一答:永远要记得孩子是主角,打开耳朵,闭上你的嘴巴,尤其是父亲要忍住给意见,不要老是想训话。

看来这也是永远放心不下的父母,「放下」的教养功课。

编按:此文为2012年发表,文中人、事、物背景或已有调整、变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