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定一/压力与肥胖

【元气周报/杨定一】

杨定一/长庚生技公司董事长、长庚大学、长庚技术学院、明志科技大学三校董事长。

谈到肥胖,有个问题造成很多朋友的困惑——为什么就是很想吃东西。这到底是心理因素或是生理需求呢?因为嗜吃,任何美食当前,总是忍不住多吃一些,甚至在情感出现危机或压力来临时,失控的大吃特吃。

嗜吃这件事,同时是心理与生理因素所造成。从生理角度来看,所有生理性嗜吃的人,体内都有某些化学物质的缺失,因此不要把肥胖视为一种心理、人格缺失、意志力不足等结果。嗜吃可说是源自体内和脑内化学物质失衡的一种表现。

关于嗜吃或饥饿的渴望,「血清素」(Serotonin)可能是最强的调控荷尔蒙。血清素是一种脑部的神经传导物质,负责掌控脑内情绪部分的化学平衡。当脑部血清素浓度过低时,我们很自然会感到沮丧、焦虑和饥饿。

长时间的饥饿也会带来压力,或是当我们精疲力尽之时,血清素浓度会低到不能再低,像是经过了乌烟瘴气的一天、和亲人或是朋友相处不愉快、慌慌张张的忙完一整天工作之后,我们需要更多血清素来帮助我们面对这些充满压力的处境。

另方面,压力也会增加血液皮质醇浓度,皮质醇是公认的压力荷尔蒙,也会降低脑内血清素浓度,使脑内化学物质失衡。

面对血清素浓度的起伏,难度就像是试着要在空中停止正在下滑的云霄飞车一样,你很难阻挡它下坠的重量。当血清素浓度下降时,会发出警讯促使身体开始摄取食物,特别是大量含糖的食物,如此能使脑部化学失衡能重新获得平衡,也同时满足饥饿的胃及空虚的心灵。

同样的,若不靠外来的处置,要调整伴随着血清素浓度波动起伏而来的忧郁和焦虑是非常困难的。

有些人因为具有血清素不足的遗传体质,因此在面对压力时,血清素浓度下降更快,也就更容易倾向以食物来慰藉、缓解心中的悲伤与压力。这种行为能提升脑部的血清素浓度,同时在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一种满足的快感。由此可知,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常在一线之间,两者会相互加强,我们无法绝然的区分两者。

然而,除了进食,还是有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血清素下降的压力。例如均衡摄取白肉(鱼、鸡肉)、豆类与坚果类食物,可补充某些胺基酸类的营养素(色胺酸、苯丙胺酸等),正是提供人体合成血清素主要原料。

运动时会刺激大脑分泌「脑内酚或安多芬素」(endorphins)的荷尔蒙,类似吗啡的兴奋剂,也可以让人产生愉快感,分散、转移对于压力事件的注意力。另外像是过去我们也鼓励大家多走向大自然,享受自然阳光,因为日照可以提升我们脑部所制造的血清素,提振精神,改善低沉情绪。

肥胖经常导致当事人缺乏自信、沮丧,我们前面提到,不应该把肥胖看作意志力缺乏或是人格瑕疵,肥胖本身是一种代谢性障碍,牵涉了各种复杂因素。

肥胖本身并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也无须动用超人般的决心来解决,和其他健康问题一样,只要用对方法,肥胖也是可以控制的。未来,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与作法,供有心控制体重的朋友参考执行。